目录

  1. 基本概念
  2. 概念自查
  3. 思考与探究
  4. 同步练习一

基本概念

一、声音的三个要素

音调、响度、音色.

二、音调

  1. 定义:声音的高低.
  2. 决定因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 频率的物理意义:表示发声体的振动快慢。发声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振动的越慢,频率越低.
  4. 频率的定义:发声体在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
  5. 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用符号Hz表示.

三、超声波和次声波

  1. 一般人的听力范围:20Hz—20000Hz.
  2. 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3. 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4.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也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5. 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类不同,它们有些能听到超声波或次声波.
  6.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活动,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健康有害.

四、实验探究影响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因素:

  1. 提出问题: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猜想和假设: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3.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
  4. 结论:钢尺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五、响度

  1. 定义:声音的强弱.
  2. 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3. 振幅的定义: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六、音色

  1. 定义:音色也叫音质和音品;是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特有品质。
  2. 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形状、振动方式等。

七、三特性的波形比较

乐音的三要素微课视频

八、要点提炼

  1. 音调和响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音调也不一定高。
  2. 声音的“尖”、“细”指音调高;“粗”、“ 沉 ”指音调低;声音“震耳欲聋”指响度大。
  3. 如果把牛发出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进行比较,牛的响度大,但是音调低;蚊子的响度小,但是音调高。
  4. 实验证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例如,用力地敲鼓,鼓面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增大。
  5.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能量会衰减,传播距离越远,声音的能量减小得越多,响度越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音调并不改变,也就是说介质不会改变声音的频率,不能说距离远了,听不清楚了,是因为音调变低了。

概念自查

(Y04020101) 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04020102)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________振动的次数来表示,叫做_____.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__.
(Y04020103)声音的_______叫音调,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决定,频率高音调就___,听起来_____;频率低音调就___,听起来_____.
(Y04020104)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
(Y04020105)声音的_____叫响度;响度主要由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______;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还跟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________.
(Y04020106)音色即声音的特色,也叫______或______;它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音色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决定.
(Y04020107)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______.
(Y04020108)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唯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___________,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声音的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探究

(S04020101)为了探究“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如图):将钢尺条紧压在桌面上,分别将钢尺条1/5、1/3、1/2伸出桌外;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每次钢尺条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
(1)钢尺振动的快慢跟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有何关系?
(2)钢尺发出声音的高低更钢尺振动的快慢有何关系?
(3)钢尺条每次振动发声时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是______,通过对观察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振动的越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

同步练习一

(T04020101)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于调节弦发声时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T04020102)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因为雷声的(    )
A.频率很高        B.响度很小
C.响度很大        D.音调很高
(T04020103) “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也能判断谁在说话,依据是(    )
A.说话的响度不同          B.说话的音调不同
C.说话的音色不同          D.说话的语气不同
(T04020104)牛叫的声音与蚊子“叫”的声音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大
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
C.蚊子“叫”的声音响度小、音调低
D.蚊子“叫”的声音响度小、音调高
(T04020105)如图所示,用一张硬纸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纸片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巾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T04020106)编钟是把很多大小不同的青铜器像吊钟一样吊起来,敲打时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奏出优美的乐曲.这里的“不同”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__不同.
(T04020107)如图所示的是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发声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_____.听觉频率范围最小的动物是______能够听到超声波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
(T04020108)如图所示,小明在鼓面上放几颗小石子,然后用不同的力敲鼓,可以判断图________中鼓的振幅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T04020109)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音叉都在发声,发声时叉股将乒乓球弹起.根据你对振幅的理解,你认为图______中的音叉发声时的响度较大.
(T04020110)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又两次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T04020111) 钢琴和小提琴分别有“乐器之王”和“乐器皇后”的美称,当它们合奏同一乐曲时,我们仍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T04020112)养花人挑选新花盆时,常常将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居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根据声音三个特征中的________判断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