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练习

1. 投影仪的成像示意图如图所示:

(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镜,其作用是使投影仪上的图案通过它_______;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使像能投射到__________上.
(2)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的原理制成的,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
【答案】(1)凸透镜、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屏幕上(2)倒立、放大、实像、一倍焦距、二倍焦距;
2.放大镜实际上就是一个_______镜,它利用了物距_______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的原理. 【答案】(1)凸透镜、小于、正立、放大、虚像
3.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如图),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镜,使叶脉放大了.这种情形下,叶脉位于该“镜”的_______________(二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一倍焦距以内)
.
【答案】(1)凸透(或放大)、一倍焦距以内
4.如图所示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__________(放大/等大/缩小)、________(正立/倒立)的实像,螺纹透镜的作用是_______.若图中h=40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__________cm.
【答案】放大、倒立、聚光、20
5.生物课上,小明用一个放大镜近距离观察小昆虫,当他发现看不太清楚小昆虫时,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_(将放大镜离小昆虫远一点/将放大镜离小昆虫近一点).由于小明不小心将放大镜掉在地上摔掉了一小块,他用此放大镜_________(能/不能)成一个完整的小昆虫的像 【答案】将放大镜离小昆虫远一点、能
6.如图所示,烛焰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设备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放大、投影仪(或幻灯机)
7.如图所示,手表的表蒙子上靠近旋钮处有一个透明的玻璃“凸起”,透过它可以看到一个较大的日历数字,这个玻璃“凸起”相当于一块凸透镜,关于它的成像原理和特点正确的是(  )
A. 光的反射,正立、等大的虚像 
B. 光的折射,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光的反射,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光的折射,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B.
8.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15cm,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  )
A. 大于30 cm
B. 小于15 cm
C. 等于30 cm
D. 大于15 cm,小于30 cm
【答案】A.
9.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25 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
A. 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 cm 
B. 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 cm
C. 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 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B.
10.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
B. 白色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 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 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B.
11.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
A. 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位置偏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 若要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 若要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 若要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答案】D.
12.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A.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D.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答案】A.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兴趣小组用某凸透镜完成了一次成像,如图所示.然后,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该透镜替换为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那么此时烛焰成的像为_______(虚/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成像的.
【答案】虚、放大镜.
14.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__(实/虚)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实/虚)像.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___(靠近/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虚;实;远离;投影仪(或幻灯机).
15.甲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二倍焦距以外)的位置.白色屏幕是为了_________(反射/吸收)所有颜色的光.屏幕上所成的像是放大、_______(正立/倒立)的实像.
【答案】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反射;倒立.
16.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胶片相当于________,拍照时拍摄物离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镜头的_________,并且要调节镜头到_____的距离,方可在胶片上成一个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 【答案】凸透;光屏;二倍焦距;胶片;倒立、缩小、虚.
17.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拍照时,镜头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__.某次小明去博物馆参观,想把石碑上的文字拍得更大些,可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远离/靠近)石碑. 【答案】凸、会聚;二倍焦距;靠近.
18.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 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 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答案】D.
19.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世界天然大花园”百里杜鹃景观,若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6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  )
A. 大于60 mm、小于120 mm
B. 小于60 mm
C. 大于120 mm
D. 等于60 mm
【答案】A.
20.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  )
A. 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 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C. 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 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答案】D.
21.小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下列器材工作时运用上述成像规律的是(  )
A.放大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平面镜
【答案】C.
22.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 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
D.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C.
23.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将(  )
A.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答案】A.
24.如图是张老师利用手机直播网课的情景.手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当手机取景框内只看到电子白板时,为了让同学们同时看到两边黑板上板书的文字,手机应该________(远离/靠近)黑板,黑板上文字所成的像是________(放大/缩小)的像.
【答案】凸透镜、远离、缩小.
25.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________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时应选________镜. 【答案】望远、显微.
26.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_____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_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______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_______(近视/远视)眼镜镜片来代替.
【答案】倒立、缩小;一倍焦距以内;放大的虚;远视.
27.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_____透镜,其中_______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的微小物体位于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_(放大/缩小)的_____(实像/虚像),这个像通过______镜又一次被放大.这样,从显微镜观察到的像就比实物大很多倍 【答案】凸、目;放大、实像、目.
28.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开普勒
C.牛 顿   D.哥白尼
【答案】A.
29.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望远镜一定是由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制成的
B. 望远镜一定要直接对着太阳观察,否则光太弱看不清楚
C. 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且物镜的焦距较大
D. 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
【答案】C.
30.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分别和下列哪组仪器的成像原理类似(  )
A. 投影仪 照相机      B. 照相机 放大镜 
C. 投影仪 放大镜      D. 放大镜 投影仪
【答案】C.
31.下列光学仪器或日常用品中,能够成与物体大小相等的虚像的是(  )
A. 穿衣镜     B. 老花镜
C. 显微镜     D. 望远镜
【答案】A.
32.按照望远镜的发展历程,由早及晚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开普勒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望远镜
B. 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望远镜
C. 射电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哈勃望远镜
D. 哈勃望远镜、射电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
【答案】B.
33.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架设了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 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 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 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答案】D.
34.通过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请你通过实际观察,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开普勒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开普勒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开普勒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开普勒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答案】D.
35.望远镜的作用是(  )
A. 把近处物体放大  B. 把远处物体拉近 
C. 把细小物体放大  D. 把近处物体放远
【答案】B.
36.小明在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被观察物体已经处在视野中央了,但像太小,这时他应该(  )
A. 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 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 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D. 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答案】B.
37.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_____ (望远镜/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放大镜/投影仪)
【答案】望远镜、放大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