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密度(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
一、密度
- 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 公式:
- 单位及其换算;
(1)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2)常用单位:g/cm3、g/mL、kg/dm3、kg/L
(3)单位换算:1g/cm3=1g/mL=1kg/dm3=kg/L =1×103kg/m3; -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受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 密度的物理意义:如ρ水=1.0×103kg/m3,表示体积是1m3的水,其质量是1.0×103kg。
- 分析密度表可以得出:
(1)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但物质的密度与物态、温度有关;
(3)一般来说,固体的密度最大,液体密度次之,气体密度最小.
二、对密度及其公式ρ=m/V的理解
-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但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种物质。如ρ酒精=ρ煤油.
- ρ=m/V表示物质的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但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 通常情况下,固体、液体、气体物质作比较,固体物质的密度多数较大,而气体物质的密度较小,但不能认为固体密度最大,例如ρ木=0.5×103kg/m3比大多数液体密度小;又如 ρ水银=13.6×103kg/m3比许多固体的密度都大。
- 物质的密度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只是在数值上等于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温度和所处的状态有关.如水结成冰,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气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就比较大.
三、密度的图象分析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也说明同种物质在状态一定时,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由上图可知,当甲、乙两物质的体积都为V1时,甲的质量为m甲,乙的质量为m乙,由于m甲>m乙,所以可知ρ甲>ρ乙.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 求物体的质量
(1)适用范围:不便于直接称量的庞大物体
(2)方法:查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密度ρ,测出其体积V。根据变形公式m=ρV求质量。 - 求物体的体积
(1)适用范围:形状不规则或不便于直接测量体积的较大物体
(2)方法:查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密度ρ,测出其质量m。根据变形公式V=m/ρ求体积。 - 求物质的密度
(1)求出物体的密度,可以用于鉴别物质
(2)方法:根据ρ=m/V算出物质的密度。把算出的密度与密度表中的密度进行对比。
五、要点提炼
- 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密度相同,不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密度不同,说明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 物质的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与物质所构成的物体的温度、状态、气压有关,具体关系如下:
(1)温度: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根据公式ρ=m/V,在物体质量不变时,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温度降低,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2)气压:根据公式ρ=m/V,气压增大时,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气压降低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3)状态:构成物体的物质多少不变,质量不变,但是发生物态变化后,体积会发生明显变化,根据公式ρ=m/V,密度会发生变化. - 在利用密度的公式计算时,单位一定要统一.